果壳活性炭的制造基本上分为两过程,首过程包括脱水及炭化,将原料加热,在170至600℃ 的温度下干燥,並使原有的有机物大約80%炭化。第二过程是使炭化物活化,这是经由用活化剂如水蒸汽与炭反应来完成的,在吸热反应中主要产生由CO及H2组成的混合气体,用以燃烧加热炭化物至适当的溫度(800至1000℃),以烧除其中所有可分解的物质,由此产生的发达的微孔結构及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果壳活性炭可由许多种含炭物质制成,这些物质包括木材、锯屑、煤、焦炭、泥煤、木质素、果核、硬果壳、蔗糖浆粕、骨、褐煤、石油残渣等。其中煤及椰子壳已成为制造果壳活性炭较常用的原炓。
由不同原料制成的果壳活性炭具有不同大小的孔径。由椰壳制的果壳活性炭具有较小的孔隙半径。木质果壳活性炭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半径,它们用於吸附较大的分子,並且几乎专用于液相中。在都市給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首种类型之粒状果壳活性炭即是用木材制成的,称为木炭。煤质果壳活性炭的孔隙大小介於两者之间。
在煤质果壳活性炭中,褐煤果壳活性炭能更有效地除去水中大分子有机物。
一般在水处理中使用的果壳活性炭,其表面积不一定过大,但是应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徑。日本市埸售一些液相用的果壳活性炭具有以下特性:比表面积为850至1000m2/g,孔隙容积为0.88至1.5ml/g,平均孔隙半径為40至50A。
果壳活性炭又分几种状态:粉末状、颗粒以及柱状。建议选用粉末状和颗粒状,柱状采用机器压制会多少吸附面积挤压减少。所以一般会建议客户选择颗粒状,或者粉碎研磨后的粉状活性炭。
果壳活性炭颗粒的大小对吸附能力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果壳活性炭颗粒越小,过滤面积就越大。所以,粉末状的果壳活性炭总面积较大,吸附效果较佳,但粉末状的果壳活性炭很容易随水流入水族箱中,难以控制,很少采用。颗粒状的果壳活性炭因颗粒成形不易流动,水中有机物等杂质在果壳活性炭过滤层中也不易阻塞,其吸附能力强,携带更换方便。果壳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与水接触的时间成正比,接触时间越长,过滤后的水质越佳。注意:过滤的水应缓慢地流出过滤层。新的果壳活性炭在首回使用前应洗涤洁净,否则有墨黑色水流出。